一次性醫療器械企業繼續在虧損線邊緣掙扎。
一個多月前,8家一次性醫療器械企業首次聯合發起了“自救宣言”,呼吁企業用量最大的5ml注射器和普通輸液器提高價格,并規范行業內的招標行為,以拯救瀕臨虧損的企業。然而,記者昨日獲悉,因為各地招標條款的障礙,8個企業的價格沒有辦法聯合提升,首次聯合自救幾近流產。
“雖然發出自救,但我們目前根本沒辦法把價格提上去?!眳⑴c此次自救行動的一家企業老總對記者說,“因為我們要參與各地的競標,這樣一來,我們的價格根本動不了?!?
“有些城市的招標條例中甚至有霸王條款?!痹撊耸扛嬖V記者,某省的聯合招標條款中就明文規定,所有招標企業中,同一個廠家同一個產品的競標價格都不得高于2003年1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的價格,否則作為廢標處理?!暗嵌螘r間整個行業的價格是比較低的?!?
自救宣言發出后,8家企業向各個招標單位作出解釋,希望能以合理的價格進行招標,但結果卻是曲高和寡。目前這些企業依舊維持著簽訂自救書前的價格。
事實上,8家企業聯合自救的行為已經在業內引起了不同意見。一位業內人士說,其實此次參加自救的企業并不是行業內最大最著名的幾家,而他們想依靠自己提價的方式來帶動整個行業價格自律的想法是好的,但操作起來卻沒有這么簡單?!按笮推髽I不提價、小型企業也不提價,只有這幾家中型企業提價,造成的結果是市場被一流、三流企業占領,二流企業因此沒有生存空間?!?
那位參與自救行動企業的老總告訴記者,過一段時間,行業內20余家企業將再次聚集起來,商討價格問題。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醫用高分子制品分會張秘書長卻告訴記者,那個會議只是一個研討會,并不涉及價格問題。
上海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王璐虹秘書長表示,目前導致市場價格混亂的一個因素是沒有一個總體協調部門。雖然行業內有協會,但起到的只是中介和服務作用,價格自律主要還是靠企業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