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行業在英國發展迅速,公眾對中醫的認識也在進一步提高,但是近日英國6000家中藥店中的67家因為被懷疑出售非法藥物而遭到調查。中醫中藥行業的“海外前途”一時備受關注。
英國BBC廣播五臺的一位記者在幾個星期前對位于埃塞克斯地區的一家中藥店進行了暗訪。該記者在這家中藥店購買中草藥減肥藥片,藥店表示該藥中含有藥用大黃和金銀花,但是隨后進行的化驗結果顯示,藥中含有被世界上很多國家禁用的化學成分氟苯丙胺,英國已把這種成分列為非法藥物。BBC的這名記者當天也買了另外兩種處方藥。一種叫“丹蒽醌”因其含有致癌成分,通常只用于病危人群;另一種名叫“西布曲明”的藥品也僅適用于特別肥胖的病人。
BBC廣播五臺為此制作了一個30分鐘的專題報道,同時也呼吁有關部門對一些被懷疑的中藥店進行進一步調查。英國現行法律規定,出售非法藥品最高可判兩年監禁。值得注意的是,這家藥店的店主楊女士今年年初曾經因為出售該種減肥藥被罰款3萬英鎊。既然已有明文規定,為何一些中藥店卻屢屢以身試法呢?
曼徹斯特的一位天津籍中醫師告訴記者,他來英國工作前,中介機構表示工作地點是中醫診所,但是當他到達英國的時候竟發現是在中藥店工作,每天經理都要詢問具體的營業額,一旦達不到經理規定的銷售額,他們就會隨時被呵斥。他還告訴記者,中藥店的醫生助理通常是沒有任何醫學教育背景的留學生,在中藥店老板以辦理工作簽證的利誘下,不得不想方設法提高每日的利潤。英國藥品和保健品監管署的執行總監弗羅斯特對BBC說:“這個領域的確存在巨大的利潤……一些店家銷售藥品主要動機就是金錢?!?
BBC的報道在當地人中引起了不小的反應。有的英國人表示,他們相信中醫,例如針灸和按摩,但是對中藥,他們通常感覺心里沒底,因為不知道中藥店的大夫開出的藥品究竟是什么,以及具體療效等等。有的人認為在英國中藥店工作的醫生們幾乎不會英語,而那些醫生助理也很難把癥狀翻譯準確,而且翻譯幾句后便開始向患者推薦藥品。
英國是一個全民免費醫療的國度,英國人比較理性,所以讓英國人認識和了解中醫的博大精深絕非朝夕之功。自上世紀60年代針灸傳入英國、80年代中草藥在英國流行,到90年代初中醫藥行業的迅速興起,中醫藥在英國經歷了30年的漫長過程才開始被人們接受。
個別中醫從業人員的唯利是圖,不僅讓很多在英國的中醫師們經濟受損,也有可能破壞中醫界數十年在英國的努力成果。為此,BBC廣播五臺建議英國人到英國中醫從業者協會和中醫藥學會的網站上,查找那些具有合法資格認證的中藥店。英國中醫藥協會會長吳繼東也呼吁制定嚴格的行業規范,別再讓那些害群之馬影響中醫這個傳統文化的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