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和西醫很大的一個不同點是中醫針對個性,而藥量則根據個體特質而定,西醫則是針對共性,用藥量基本一樣。隨著美國對中醫藥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中國傳統醫學的治療方法已越來越為美國民眾所接受。上??茖W學研究所專家研究了中醫藥在美國的狀況,對中醫藥如何國際化提出了見解。
中醫在美國被視為補充、替代醫學(CAM)的一部分。所謂的補充、替代醫學就是指非傳統意義上的西醫,而是獨立于西醫之外的一種保健、治療方法。補充是在西醫治療的同時,加入其它非傳統西醫的方法作為補充治療,而替代則完全拋開西醫,獨立進行治療。
中藥被視為食品補充劑。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中藥通過美國FDA的審查,作為藥品在美國使用。目前,在美國的中醫藥僅針灸是以州法律的形式被列為醫療手段,各州不同程度地實施了針灸師資格考試制度和許可證頒發制度。
據美國Eisenberg調查,美國有60%以上的成年人接受過中國傳統醫學各種方法的治療。其原因一是傳統西醫治療費用昂貴。雖然大部分美國人有醫療保險,但個人的醫療開支也越來越大,為減少支出,很多美國人轉而接受補充、替代醫學。二是許多疑難病癥傳統西醫無法解決,病人轉而尋求補充、替代醫學。
近期,美國FDA通過了《天然藥物法規指南》,該指南指出只要藥物確實有效,亦可通過FDA論證。美國政府對補充、替代醫學的研究經費也迅速增加。但中醫藥在美國的生存和發展也存在問題:如無法用科學的語言解釋中醫藥的作用;藥品質量和從業人員質量參差不齊;中藥質量相差懸殊,有的沒品牌、沒有效期、生產期,屬三無產品。
中醫藥如何國際化?專家建議:國內應加大對中醫藥的科學研究,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用科學數據說話。要宣傳中醫藥獨特的醫療方法,又要大力宣傳中西醫結合。在以西醫占統治地位的西方社會,醫藥界是一個龐大的利益群體,任何人想動搖它的利益,一定會引起巨大反響。中醫藥要進入西方社會,必須同西醫界利益分享,而且,從理論上看,中西醫結合比單一治療方法更有效,更可能帶來治療上的突破。
專家還認為,中醫藥要國際化,關鍵是要美國化,只要美國承認中醫藥的合法性,其他國家就易行得多。美國民眾是中醫藥國際化的重要動力,而影響美國民眾最直接的人是在美國的中醫師。他們了解美國的醫保制度,并不斷向國內提出中醫藥國際化的建議,因此要重視、善待這支隊伍,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
|